我乘了车,回到远隔三百里的故乡去,原因只是参加一个颁奖的典礼,那是“雪绒花平台”的征文比赛颁奖。我实在兴致勃勃,倒不是因为奖项,而是因为相见,相见那些熟悉的作家,相见久违的家乡。
约定好了,本周日九点半在“艺术小镇”相见,八点多我从床上爬起来,就急急忙忙的到达了地方。刚到梅苑门口,我是胆怯的,因为我数次拜访却没有机会走近,这次我终于有了机会了。
初入梅苑,登上二楼,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面孔走进了我的视野。这是一场文人之间的聚会,我默默感念着自己的“正确选择”。
从北京回来参加聚会与否,其实我是做过思想斗争的,如今我才真正的感觉到我回来的正确。
屋子里七嘴八舌的,各位作家同各自的朋友谈论着什么,我实在插不进话去。作为一个后辈年轻人,我只能坐着,看着,感受着,感受着这浓郁的聚会氛围,感受着蔚县这片热土上作家的热情。
我坐着,一个人迎面走过来同我握手与我寒暄,起初我并没有认出来,直到愣了一分钟,我才晓得这是燕云姐。
燕云姐一直对我的文字偏爱有加,她乐意读我拙劣的文字,几乎篇篇留言,个个推荐。我是从心底里感谢她的,这次相见,虽是第一次,可是也在心底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她也早已同我神交已久——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哈哈。
后来,坐在我后面的一些作者,开始谈论起我来。她们说我写的好,文字立意高,可是我自己真的想说:文字的本质就是以我笔,写我心,各位真的是太抬举我了。
安海老师,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也是第一次相见。那人戴了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我曾经无数次的在脑里幻想过这个承载我梦想的编辑老师的性格精神样貌,今日一见,其之斯文与我脑里的形象,竟有几分相似了。
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有一位老先生拄着拐杖入场,我晓得这是何凤山老先生来了。本来想上前去叨扰,可是文联主席吴素琴老师同先生讲话,我实在不能打搅,直等到先生与主席寒暄已毕,我才走上前去,询问先生近况。先生倒还认识我,笑道“这是李健么”,我答说是,后来先生又问起我王晗小友来与否,我赶紧把小友叫了过来,同先生寒暄。随后便又听先生讲起文学:“你的文章写的好啊”,先生同我说,“长安三万里,一系列五篇”。我谦虚道是先生的阅读分享群助我太多,先生说各自有文风,我终于又明了了。
先生又清瘦了许多,许是上岁数的缘故吧,那颧骨分明凸起。我看到了先生,就想起了一年前的拜访,想起了攀谈,想起了太多太多了……
颁奖是大约十点钟开始的,我虽然拿了纪念奖,可是我看着那红色的奖状与那奖品,我知道这是对我多年来写作的一次肯定,这是我继续下去的力量,也是我的荣誉。
我感谢我爱了十年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我感谢这次相聚。也希望文友老师们可以继续文思泉涌,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
听说午饭时老师们依然在谈论着我,我的文字,还有我的文风。谢谢老师们的抬爱,我将永远热爱文字,在文学这片土地上耕耘数十年,直到它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来。
安海老师似乎是很遗憾我没有同众位老师一起吃上饭,惜君情谊长,你我他日对月光,再诉文风又徜徉。